|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恩施州历史

恩施州历史

关键词:恩施州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恩施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ensh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707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恩施州历史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州域固定形成于民国25年(1936年)。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辖8县。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六县二市一开发区。

历史沿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域曾多次变动,固定形成于1936年。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湖北省恩施行政区建立,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1968年,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废除,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全州辖6县2市。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沿用至今。

  年逾八旬的杨久富老人是恩施州的元老级人物,自治州成立前他担任恩施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自治州成立时他当选为州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此后又担任州政协主席。8月18日,自治州的又一个生日来临之际,他向记者回忆了当年自治州成立的经过。

  国务院批准成立鄂西自治州

  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湖北省恩施行政区建立,置专员公署。1955年5月12日,行政区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随后又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革委会废除,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该名称一直沿用至自治州成立。

  1981年2月17日,中共恩施地委向湖北省委递交了《关于要求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报告》。报告中关于建立自治州的理由主要有三条。第一,恩施地区历来就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长期以来,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共同生活在恩施这片土地上,他们为恩施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又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他们应当享受到国家的民族政策。第二,198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恩施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达到191.7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0.8%,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重大。第三,恩施是湖北省最边远的地区,也是湖北老苏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仍然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报告说:“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反复研究认为,不再一个县一个县分别成立自治县了,全区统一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家一致认为,根据全区各民族人民和各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充分调动全区各族人民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条件是具备的,也是有必要的。”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以国函【1983】164号文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1月25日至29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自治州首府恩施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李辉轩受建州筹备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恩波(土家族),州人民政府州长李辉轩(土家族)。

  12月1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近两万名干部群众在老体育场隆重聚会庆祝自治州成立,国家民委副主任洛布桑、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等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会后,土家、苗、侗等各族儿女,打着鼓,跳起舞,吹起唢呐,举行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游行活动。

  胡耀邦视察刚刚成立的自治州

  1984年4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副书记钱运录等陪同下,来到刚成立才4个月的鄂西自治州视察,同行的还有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4月15日的《鄂西报》详细报道了胡耀邦此行的经过:胡耀邦一行先后到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建始、巴东等7县市视察,期间,胡耀邦会见干部、群众1600余人,先后为鄂西大学、《鄂西报》、鄂西宾馆、接龙桥题了名,并提出了八点重要指示:要加强民族地区的工作,争取把鄂西州建设成为一个最先进的自治州;要抓好林业,抓好畜牧业,抓好多种经营;鄂西的基本建设,一要抓水电,二要抓交通;要疏理流通渠道,常年放开,彻底放开;领导干部要敢于实事求是,办事要有魄力;要加强民族地区的工作,培养自己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干部;发展工业要进一步放宽政策,要搞小型的、家庭式的;要关心科技干部,提高科技干部的待遇。胡耀邦鄂西此行历时6天,行程600多公里,带给全州各族人民极大的鼓舞。

  胡耀邦视察期间,州公安局抽调了20人组成的驻地保卫组,担负首长在鄂西考察期间的警卫任务。恩施市军休所年近六旬的退休干部胡全治正是当年保卫组成员之一,他除了担负警卫任务外,还负责对首长的饮食卫生及烹饪过程中的卫生安全进行监督,每天对采购员买回的蔬菜和食物认真检查验收。他在《在胡耀邦总书记身边担负警卫的日子里》一文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在同总书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亲眼看到他在人民心中有崇高的威望。他老人家不辞劳苦进工厂、下农村、进学校,广泛接触群众,深入了解群众,访贫问苦,关心人民的生活,关怀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给鄂西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胡全治回忆说,当时担负警卫任务的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和总书记及其他几位中央首长合影作为纪念,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许多同志彻夜不眠,他们把这个想法给中央警卫局的领导反映了。4月7日清晨,得知总书记同意合影的消息后,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彻夜未眠的疲劳顿时消除了,早饭也都顾不得去吃。上午8点20分,胡耀邦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来,并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当时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大家都高兴地欢跳起来,热烈鼓掌欢迎,争先恐后地围在总书记身旁,记者举着照相机,咔嚓几声,拍下了这个珍贵而又幸福的瞬间。”25年过去了,胡全治对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自治州名称及州庆日相继变更

  自治州成立之初简称“鄂西州”,10年后又变更为“恩施州”,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查阅了鄂西州委、州政府于1991年12月31日向湖北省委、省政府递交的《关于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请示》。这份请示主要阐述了以下4条理由:自治州现辖行政区划即原恩施地区的行政区划,首府也设在原恩施地区行署所在地恩施市,新中国成立后,恩施地区尽管名称几经变更,但其全称始终冠有“恩施”二字;恩施是湖北省几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原恩施地区是湖北省农副商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历史上恩施与省内外、国内外的交往密切,近几年来在与国内外经济交往中,外面的人对“恩施”十分熟悉,而对“鄂西”普遍感到陌生;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名称应“按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的规定,“鄂西”既没有反映我州所辖行政区划范围,又与本州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符,更不是地方名称,而“恩施”历史上就基本代表我州现行行政区划,又是地方名称,因此,“鄂西”改为“恩施”是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

  此外,“鄂西州”这个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恩施只是“鄂西”的一部分即鄂西南,并不包括鄂西北,人们习惯上认为“鄂西”泛指宜昌地区、郧阳地区和原恩施地区的一部分,其英文翻译为“湖北的西部”,因此,宜昌、郧阳等地的一些企业名称也冠以“鄂西”,容易发生混淆;“鄂西州”这个简称容易与省内的“鄂州”相混淆,致使一些资金、信件被错投,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受到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要求更改自治州名称。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年又过去了。2004年2月,州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何义发、伍绍春等恩施代表团的13位州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更改州庆日期的议案。与此同时,田发刚、赵世玉等5位州政协委员在州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也提出了关于更改州庆日期的提案。更改的理由都是从有利于恩施发展的角度考虑:12月1日作为州庆日有诸多不便,一是天气冷,不利于将州庆活动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是错过了绿水青山时节恩施旅游黄金时段;二是庆祝活动尤其是文艺活动受到节令限制;三是州庆处在年终,各项工作繁忙,庆祝活动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四是不利于将州庆活动和经贸活动结合起来。总之,很难与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20周年大庆后,广大干部群众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而1983年8月19日是国务院批准成立自治州的日子,把每年的8月19日作为州庆日也很合适。

  2004年4月28日,州人民政府以恩施州政文【2004】25号文请求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改州庆日。6月2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2005年3月1日,州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州庆日正式更改为每年的8月19日。 

行政区划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仍辖原8县。1980年5月21日和25日,来风、鹤峰先后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仍由恩施地区管辖。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撤销来凤、鹤峰两自治县,改为来凤县、鹤峰县。1982年4月,恩施市、县分设(恩施县的施南镇、红庙公社及七里公社的4个大队划人恩施市,总面积168平方千米);1983年8月,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1985年6月利川撤县建市。至此,全州辖恩施、利川2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县。1992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到2002年底,全州有46个乡、37个镇、5个办事处、2,476个村民委员会、92个居民委员会、23,185个村民小组、580个居民小组。在37个镇中,恩施市3个(崔家坝、龙风坝、板桥),利川市6个(谋道、团堡、建南、汪营、忠路、柏杨),建始县5个(邺州、景阳、高坪、官店、红岩寺),巴东县10个(信陵、东壤口、沿渡河、官渡口、大支坪、清太坪、水布垭、野三关、绿葱坡、茶店子),宣恩县3个(珠山、沙道、椒园),咸丰县5个(高乐山、甲马池、朝阳寺、清坪、忠堡),来凤县3个(翔凤、大河、百福司),鹤峰县2个(容美、走马)。在46个乡中,恩施市10个(三岔、新塘、红土、沙地、白果、屯堡、芭蕉、太阳河、盛家坝、白杨坪),利川市6个(文斗、沙溪、元堡、毛坝、凉雾、南坪),建始县5个(长梁、茅田、三里、龙坪、花坪),巴东县2个(金果坪、溪丘湾),宣恩县6个(万寨、椿木营、高罗、李家河、晓关、长潭河),咸丰县5个(丁寨、尖山、黄金洞、小村、活龙坪),来凤县5个(绿水、旧司、漫水、三胡、革勒车),鹤峰县7个(铁炉、燕子、邬阳、五里、下坪、中营、太坪)。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历史信息

电话:0718-7939158 传真: 邮箱:enshizaixian6666#163.com
地址:恩施 邮编:445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恩施翘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